第(2/3)页 “这是凤首双排弦箜篌,失传乐器之一,估计是复原的,与竖箜篌很相近,其余种类还有小箜篌,卧箜篌,雁柱箜篌,转调箜篌等!不一样的!箜篌的历史五千多年,能与之相比的也就骨笛,埙,陶笛,骨哨等寥寥无几的乐器了!” “还有!那个上面雕刻的不是鸡头,那特么是凤头,意喻为有凤来仪,是一种宫廷礼乐乐器!” 这么多的回复,真是有些难为老人家的一指禅了。 松了口气,推了推老花镜,老头子揉了揉手指,继续与网友们混战。 老头子只感觉,这些网友们与自己的交流,仿佛就像是当初懵懂的孙子在请教自己。 都是可爱的小家伙啊,老头子我有必要科普一下! 看到大佬洋洋洒洒的科普,网友们顿时惊呆了。 谁能想到,偶然间看到的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乐器,随口的一问间,居然隐藏了这么多的东西! “奈何自己没文化,一句卧槽行天下!” “传统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啊!” “好家伙!复原的凤首箜篌?!还真是挖出来的啊!” “卧槽!涨知识了!大佬请多说点!那旁边举起来一排排的是什么?” “这个我知道,我楼下有吹的,是笙!” 一名抠脚大汉突然来劲儿了! 好家伙! 终于有一个我认识的乐器了! 哈哈哈哈! 但下一刻,大汉的脸庞就僵硬了。 “笙个P,那叫竽!滥竽充数听过没,就是这个竽!旁边短的才叫笙!” “哈哈哈,喜闻乐见的大佬打脸。” “是非常像笙,但实际上是要比笙大一些的,而且管子数量与管子长短都不一样!” “原来滥竽充数讲的就是这个乐器啊!” “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......” 看着网友们的恭维,老头顿时无比傲娇,得意的轻哼了一声。 “那大佬,那个举着喇叭,像是唢呐的东西是什么?” 看到真大佬的露面,网友们顿时变成了一名名谦虚的小学生,虚心的请教这。 就算原本知道的,顿时也变得不敢知道了。 这些乱七八糟的乐器,可能就差那么一丝丝的细节,就有另一种名字。 看上去都一样,谁知道啥是啥! 就好像男人分口红色号,女人分奥特曼一样。 看啥都是红的,看啥都像迪迦。 ...... 老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,得意的嘿嘿一笑,继续慢悠悠的用着一指禅打字,旁边的儿子眼角不断抽搐着。 “那叫筚篥!也叫觱篥!读音是bili,是一种龟兹乐器,也是流行于唐代的! “好家伙!大佬知道我们没文化,还标注了汉语拼音!” “我觉得我好像小时候没好好识字!” “不,不是你的错,你的语文老师都不一定知道!” “我就是语文老师,我正在怀疑人生。” “大佬牛P(破音)!!” 看着网络上洋洋洒洒的评论,老头虽然读的很吃力,但却似乎相当的得意,哼着小曲继续使用一阳指,对着键盘一顿戳。 老头的儿子,早已经离得远远的,似乎有些不忍直视。 “新Jiang的特色乐器巴拉曼,还保存着很好的古代筚篥的形状与音色,维语叫皮皮!” 皮皮?! 懵懂的网友们只感觉这个名字很有喜感。 “噗嗤!” “有个乐器叫做臂力的已经让我这个撸铁男很惊讶了......” “你说的皮是哪个皮?” “我说的皮就是你真的皮!” “我看你才像个皮皮!” “我给你打成皮皮!” “好家伙!你吹的一手好皮皮!” 这本来很正常的词汇,却让网友们成功的找到了梗,然后愉快的玩了起来。 网友们好像找到了新的快乐。 但这画风的突然转变,顿时让老头有点发傻。 咋回事? 啥玩意,打成皮皮?啥意思? 我还刚想吟一首关于筚篥的诗呢! 不过,愣神的老头并不知道,也就是万幸自己没说出筚篥的另一个称呼,不然恐怕网友们再也无法直视这件古乐器了。 管子......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