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在肖邦逝世后26年,这首曲子的手稿才被别人发现并且初版。 轻轻的四个小节引子,两段重复,简洁明了。 正式感与坚定感中,却通过踏板,显露出一丝悲凉与忧郁。 ...... 和弦坚定,却忧伤,第二段的弱化重复,仿佛是轻柔的回声。 李文音的手流畅的动了起来。 左手的大分解的和弦仿佛月色波浪,规规矩矩的作为背景。 而右手的旋律线却非常的自由,柔美的颤音,平滑的旋律,仿佛是表面上安静忧郁的肖邦,内心之中的波浪翻滚一般。 似乎是在夜里,肖邦独自看着皎洁的月光,为国家的命运而担忧。 清冷的月光照射中,肖邦的内心,似乎一股悲壮之意缓慢的攀升。 皇家音乐会上,沙皇派驻波兰的总督逼迫肖邦演奏。 但身背国仇的肖邦又怎能答应! 肖邦拒绝了演奏,也因此惹怒了俄国人。 敌我之力无比的悬殊,肖邦知道,俄国人不是自己能惹得起的。 但那又怎样?! 我不愿意被压迫!! ...... 在月光之下,他看到了最关心自己,最照顾自己的姐姐路德维卡,似乎无事发生一般,翘首以盼的等待着自己回家。 此时的肖邦,不过十九岁的青年。 那一刻,满心的悲伤与委屈,国家坎坷的命运,积压在肖邦内心的情感骤然决堤。 ...... 紧接着的颤音后,音符突然拔高! 一声重音,与所有人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,居然将悲剧色彩,英雄色彩,以及肖邦温和典雅的形象完美无瑕的勾勒而出! 那仿佛吊在半空,缓缓倾泄而下的音符,仅仅在乐器开始一分钟,那么一瞬间。 便让所有的观众们瞬间大脑一片空白。 这一刻,那点缀而出的高音,与下行速度渐快的简单音阶,却默然让人灵魂战栗。 一瞬间激荡的内心,缓缓再一次平和。 ...... 似乎是肖邦正在对姐姐倾诉着。 姐姐并不懂什么国家大事,但却依然静静的聆听着,温柔的安抚着肖邦。 短暂的曲子中,浓缩了无数复杂却炽热的情感。 李文音的演奏,仿佛是再现了另一种视角下的肖邦! 个人特色浓郁的演奏,完全不同却鲜明的个人风格,让这首曲子焕发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。 但是,这种感觉,却莫名的和肖邦非常的契合。 或许在某些人感觉,这样略显奔放,不像肖邦那般温雅。 但这何尝不是肖邦的另一面呢? 只有在姐姐的面前,肖邦才可以尽情的倾诉自己的内心,暴露出自己的情感与软弱,毫无顾忌的卸下内心所有的悲伤。 肖邦是人,人是复杂的。 旋律优美,演奏典雅,曲目中总是伴随着淡淡的忧伤,固然是比较像是肖邦一向带给人的印象。 但实际上,肖邦也会哭,也会笑。 会悲伤中情不自禁的嚎啕大哭。 因为面前的,是自己的姐姐。 人们的思绪被牵扯。 姐姐的温柔抚慰,似乎让肖邦止住了哭泣。 这再一段的重复,感觉却仿佛完全不一样了起来。 那轻柔的旋律中隐藏的颤音,仿佛肖邦回复了儒雅随和的样子,但内心却依旧不平静。 当错落的音符,再一次落下的时候,悲剧的色彩骤然爆发! 仿佛是肖邦告别姐姐,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。 生养自己的祖国,已经待不下去了。 这该是多么悲凉的事情? 继续呆在华沙,那被自己惹怒的总督,绝对不会放过自己! 这一刻,清冷的月光下,肖邦越走越远。 姐姐温柔的话语回荡在耳边,是安抚,是鼓励。 让肖邦的内心变得温暖。 突然! 李文音在两段音阶中,蓦然自己加重了一段的音阶! 强烈的色彩凸显,却似乎勾勒出了肖邦不同的一面!! 那个儒雅俊秀,温柔浪漫的肖邦,骨子中的傲意却显露无遗! 这就是另一个角度的肖邦,这就是浪漫之中深藏的反抗!! 当琴曲落幕的时候,观众们却依旧沉浸在那种意境中! 演奏的太过震撼!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