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而真正站在顶点,可以长久绵延传承下的东西,无一不是艺术上的至高成就,无一不是所谓“曲高和寡”的东西。 表面上小众? 但实际上影响并不在横向的人数上,而是在纵向的传承上!! 虽然有些作品可能目前的十年,只有一百人接受,但足以影响数百年甚至更加久远。 而有些作品,或许一时追捧人数破千上万,但转瞬即逝。 时间的长河里,能够留下来的,全是大浪淘沙中,筛选出来的最闪耀的金子。 这两极分化的观感与评价,这音乐家们无比战栗的反应,更能让人感受到,李文音达到的这种高度,恐怕真的是自己完全难以想象的。 “叔本华!!李文音的作品里,有叔本华的影子!!” 几名音乐家,依旧在热烈的讨论着。 “还真的,你看这两天的演出,所有角色行为的动机,还真的能概括成叔本华的伦理学思想。” “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,利己,恶毒,同情!!” 利己,或者说,绝大多数人们行动的根源都是利己。 比如满足生理上的一些基础需求,吃饭,睡觉。 或是心理的满足感。 个人名誉,或者道德,或者自私,或者法律法规。 而恶毒,即是嫉妒,幸灾乐祸。 这是人性无法摆脱的阴暗面,目的是希望别人痛苦,这样的恶毒无处不在,或者说人人都有。 但恶毒,会被第三种动机压制。 同情!! 这是真正的稀有道德。 就好像卢梭所言。 人们不会对比自己幸福的人产生同感,而只会对比我们不幸的人感同身受。 同情的本质就是共情,对他人的悲苦感同身受,将他人视为一体,是从真正的情感与道德出发,高尚无私。 而这第三种“同情”在一个人成分含量越高,那么道德水准便越高。 圣母是真圣母,共情,绑定,视为一体,言行合一。 而一但出现了双标,那就是虚假的圣母,只会用舍利子崩别人一身而已,虚假的圣母,成因其实便是过量的利己,他们需要用“同情”来掩盖“恶毒”,以此“利己”。 人们会对那些道德的,高尚的行为产生敬意....... 不正说明了那些道德行为与众不同? 而李文音目前上演的歌剧中,可以说角色的行动动机,全部是按照叔本华的这种伦理模式来进行的!! 尤其是在【命运】的观点之上!! 宿命论与决定论! 尤其是联想到后面的剧情.......更让这些音乐家觉得,这部歌剧,完全可以影响一批人,甚至会有无数的人投入到其研究之中!!或者专门学习数年数十年,来表演这部歌剧!! 而国内的一些大佬,互相对视一眼,均露出惊容。 更是隐约的起了一个更可怕的念头。 “这天.......真的变了!” 李文音........或许开启了以世界为画板,新一轮的音乐“红学”!! 红学,即研究《红楼梦》的学问,横跨文学、哲学、史学、经济学、心理学、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! 而李文音,仅仅靠着一部《尼伯龙根》,就绝对可以开启一波所谓的“尼学”!! 这部作品的细节奇多,甚至横跨戏剧,歌剧,舞美艺术,造型,音乐,歌唱,民俗风俗,神话故事,哲学,伦理学等等的多个学科!! “李文音,从演奏家作曲家,到了音乐家,再到艺术家。” 陈国涛看了一眼快乐死的温教授,忍不住唏嘘起来 “现在,李文音可以说......从艺术家更进一步,探求何为真正的美,变成了美学家!!” “以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论为基础,以希腊艺术为参照........” 陈国涛笑了笑,忍不住摇了摇头。 “即使只是走在路上,也落我们太远太远了!!” 整体的表演下来,陈国涛自然看出了李文音各种别出心裁的设计!! 就仿佛灵感来源于古代希腊悲剧一般。 舞台的搭建与布景,是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,而音乐与歌唱,是听觉艺术,演员的演绎,形体动作,基于舞蹈艺术,而这些,为悲剧服务,悲剧形成了诗歌,这就是理智的艺术。 综合起来的有机体,当真是.......妙不可言! 第(3/3)页